新闻中心
特朗普释放降税信号,对华关税或将大幅下降!
4月22日,特朗普政府近期在白宫发表声明称,计划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的145%高额关税将“大幅削减”。其表态中强调“当前对华关税水平超出合理范围”,并承诺最终调整后的税率“既符合中方预期,又不会完全归零”。这一政策转向被视为中美贸易摩擦缓和的积极信号,但跨境从业者对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仍持审慎态度。
事实上,早在一周前的4月17日,特朗普已透露关税调整意向。业内分析指出,此举源于美国本土对关税政策的强烈反弹——数据显示,美国在198类商品上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超30%,其中婴儿车、雨伞等11类商品超90%依赖中国供应,鞋类等12类商品进口占比超80%。尽管特朗普声称要借高关税推动“制造业回流”,但美国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重构能力远低于预期。
美国本土企业深陷关税泥潭
依赖中国制造的美国中小卖家首当其冲。一位经营母婴用品13年的美国从业者透露,2025年其业务已遭遇两轮关税冲击,累计额外支付1.5万美元税费。目前她正通过缩减业务规模、上调产品价格艰难维持运营,坦言“若税率继续攀升将被迫关停”。
亚马逊平台卖家群体同样遭遇重创。以特殊儿童用品品牌Harkla为例,其年销售额500万美元的生意因145%关税陷入危机——某批次原应缴纳4707美元关税的货物,新税率下成本激增至19万美元,企业或将裁员50%并终止实体业务。另一卖家Lisa Lane测算,关税政策使其年生产成本陡增20万美元,这对年收入500万美元的小企业无异于釜底抽薪。
供应链动荡加剧行业危机
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已延伸至物流环节。有美国卖家反映,因海关查验力度加大,两个集装箱在港口滞留六周,导致供应链断裂、库存告急。华盛顿配件厂商Plugable虽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其他地区,但仍有35%产品受新关税冲击,创始人坦言“税费远超利润空间”。
中美企业冰火两重天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出海企业在此轮关税风暴中展现出较强韧性。尽管美国本土卖家因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举步维艰,但中国制造商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(如拓展东盟、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)有效分散风险。宁波某家电企业在美国订单流失后,利用违约金对产品进行翻包转售,反而实现海外订单逆势增长。分析指出,中国完善的产业配套和70%的零部件通用率,为灵活调整生产方向提供了战略纵深。
行业观察认为,特朗普关税政策虽短期内加剧了跨境贸易波动,却意外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升级。未来市场竞争或将转向供应链弹性、技术创新等高阶维度,而美国中小卖家的生存困境,正成为单边贸易保护主义代价的鲜活注脚。